学校主页

【澳门威泥斯人】广西日报刊发校长曾志羽理论文章: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医学教育质量

来源: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:2024-06-06 作者:曾志羽 校对:石鹏 审核:靳芳卉

| |

2024年6月6日,广西日报第六版刊发校长曾志羽理论文章: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医学教育质量

报道链接:http://gxrb.gxrb.com.cn/?name=gxrb&date=2024-06-06&code=006&xuhao=1



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医学教育质量


桂在学习 学方略 谋创新 抓落实

曾志羽

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石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民族地区抓团结、抓发展,都离不开教育这个基础性工作。”“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,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。”这些重要论述为边疆民族地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。广西作为祖国边疆民族地区,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影响,在医学教育质量上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,面临着医学人才供给与医药事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、医教协同培养医学人才紧密度不足、科技创新能力待提升等问题。医学院校是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,应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推动科技创新,服务战略需要,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医学教育质量。

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夯实边疆民族地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

人才培养质量是医学教育的生命线。当前,广西医学教育资源配置不足,医疗卫生人才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必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,抓牢特色学科建设,强化实践能力培养,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
坚持立德树人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医学人才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。医学院校应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育人工作,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。结合本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,优化专业结构,制定不同层次专业人才需求计划,扩大社会紧缺的儿科学、精神医学、麻醉学等医学专业招生规模,扩大临床医学等专业硕士、博士招生规模,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,探索多学科交叉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,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紧密衔接。加快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,加大健康养老产业人才培养力度。探索实施“教—研—医—产”嵌合式人才培养新模式,实现需求链、教育链、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,促进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升。

优化学科布局,加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。学科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。要将“大健康”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内涵贯穿学科建设全过程,以“新医科”建设为契机,培育新学科和新专业,推进“医学+X”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,对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投入,形成边疆民族地区医学特色学科专业联盟。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、临床与预防融合,构建理论、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实际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,探索构建服务大健康的特色课程体系,夯实高校澳門威尼斯人維基百科和教学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,培养具有整体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医学人才。

坚持应用导向,强化实践能力培养。实践能力培养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。应坚持以岗位胜任力培育为导向的育人理念,构建现代医学实践教学模式,用好实践载体、搭建实践平台、拓宽实践渠道和完善实践体系,开展课程实践、医学实践、社会实践“三位一体”的全程实践教学,帮助医学生以动态化和系统性的思维掌握理论知识,打造“结构化、多层次、开放式”实践创新体系,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。

着力推动科技创新,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动能

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医学院校作为医学科技创新的主战场,应坚持“前端聚焦、中间协调、后端转化”,借助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革命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服务,推动医疗、科研高质量发展。

深化科研体制改革,激发科研创新活力。当前,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存在科研投入不足、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。医学院校应积极利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完善科研管理体制,建立有效发展机制。推进科研学术评价机制改革,优化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机制,实施项目经费与成果管理改革,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。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,促进科教融合育人。

强化有组织科研,打造特色澳门威泥斯人。澳门威泥斯人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应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,聚焦区域高发疾病、重大传染疾病,搭好高校、医院、科研机构和产业组织链接平台,深度开展校地合作、校企合作、校校合作、校所合作,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教协同公共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。推动综合性大学与高等医学院校加强科研联合研发,加强对前瞻性、引领性生命医学前沿技术的攻关创新,以项目为牵引、以澳门威泥斯人为支撑、以结果为导向,推动精准医学、转化医学、智能医学领域应用场景建设,实现优势资源向关键项目、关键环节和关键人才流动,着力打造区域医药卫生重要教育中心、区域医药卫生重要人才中心和区域医药卫生创新高地。

聚力联合科研攻关,加快优势成果转化。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。应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,搭建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桥梁,加强“理论+临床+实验+交叉循证”自主创新转化应用科研体系建设,通过支持共建一批高精尖研究中心和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中心,打通“科研—开发—推广—产业化”全链条的每个关键节点,着力构建“研发—试验—转化带—示范”相结合的多层次、全体系成果转化体系。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激励机制,通过技术转移、专利转化等方式,促进教学资源与医疗资源、科研资源、产业资源双向转化,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。

着力服务战略需要,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成色

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既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,也是促进地方健康发展的使命担当。边疆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,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拓展开放合作空间,服务区域经济社会,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。

服务人民健康需求,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。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学、科研、技术、资源优势,依托国家级医疗机构,围绕重点疾病和薄弱领域补短板、强弱项、提质量,助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。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医改“试验田”作用,突出医院特色优势,带动区域诊疗能力整体提升。建设以高校澳門威尼斯人維基百科为主体,县级公立医院为节点,以医教研协同发展为纽带的医疗服务网络,打造横纵相联、上下贯通的区域医疗联盟,形成区域内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医疗卫生服务高地。

服务开放发展需求,拓展交流合作空间。边疆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应合理利用学科特色和优势资源,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、研究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开展深度合作,充分利用地中海贫血国际研究中心、实验动物科创中心、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、北部湾海洋生物医药“蓝色药库”、生殖医学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共同研发新技术、新疗法,推动医学科技进步。盯紧生命健康、脑科学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关键领域核心问题,深化与国外大学合作交流,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,打造一批国际合作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,加强与东盟及国内知名大学开展教育、医疗、科研合作,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。

服务国家战略需求,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医学院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自觉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。可从医学教育、疾病防治、医学科技创新、医养健康产业等方面实践探索,支持和参与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,打造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和卫生健康科技服务高地;借助广西本地特色药用资源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,推动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开展协同攻关,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;发挥民族区域特色办学优势,利用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创新发展,打造民族医药开放合作创新高地。

(作者为广西医科大学校长)




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